宁夏固原市三营镇的名头很响,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是中国西部百强镇,在三营北大门门额上就刻有时任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题写的“金三营“三个大字,当我们向三营镇党委书记何尚军问及“金三营”的含义时,何书记解释说是聚宝盆的意思。仔细思量,“金三营”是对三营历史和现状的准确涵盖,据考证,三营镇始建于明朝弘治十七年(1504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商贾云集,物流发达,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历史上素有“旱码头”之称。从某种意义上说。善商的回族穆斯林撰写了三营镇商贸历史,因为三营历史上就是固原的回族穆斯林最稠密聚居区。现有回族穆斯林28303人,占总人口的80%。
三营镇是固原及周边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过去,由于经营环境差,市场秩序乱,许多外地客商避而远之,阻滞了经济发展。2011年,原州区委、政府,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高标准规划建设三营小城镇,着力打造“宁南民族特色商贸物流重镇”,先后完成农副产品、煤炭、活畜、农资、建材、物流等六大市场建设,新建(改造)沿街商住房30万平方米,总投资10多亿元,90%为社会投资。初步建成“五纵十横”大商业街格局,成为撬动宁南山区和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支点。为进一步提升商埠重镇区位优势,三营镇确立了建管并举商镇管理模式,全面实施集镇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并强化环境、卫生、治安的综合治理,使三营镇面貌焕然一新。吸引了甘肃、内蒙古、青海等周边省区众多商户前来投资创业、洽谈贸易。回族穆斯林老板马杰说他在在镇上做了20多年餐饮生意,过去月收入1000多元,现在月收入4000多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三营镇有个体商铺和企业1522家,从业人员5100余人,年交易额近72亿元,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随着宁夏清真食品走向世界,清真牛羊肉逐步进入全球穆斯林国家,三营镇活畜交易产业也水涨船高,发展前景广阔。镇上及时抓住机遇,新建活畜交易市场一座,市场内从事活牛交易60家,年集日交易活牛4500余头,交易额2.6亿元,经营收入0.6亿元;年集日交易活羊65万只,交易额5.3亿元,经营收入近1亿元。2013年8月,被固原市委、政府评为全市推进城镇化“特色镇”。据三营镇党委何书记介绍,三营镇背靠三营巨大的特色商镇贸易功能,延伸产业链条,充分发挥养牛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养殖业快速发展,投资建设了宏达肉牛养殖园等4个园区、引导散养向园区化发展。在老三营村等养牛示范村的带动下,全镇肉牛饲养量达1.3万头;新瑞、联顺等5个牛羊养殖贩运农民专业合作社、贩运大户年贩运量高达100万只以上,创收过亿元。以新月公司为龙头,辐射带动全镇及周边乡镇年养鸡60万只,屠宰牲畜200多万只,形成了宁南山区最大的牛羊贩运、家禽养殖和屠宰加工集散地,成为三营镇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推动三营民族经济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据分管移民工作的三营党委副书记柯秀兵介绍:生态移民是解决宁南山区民族社会脱贫致富,生态建设的主干工程,三营镇作为2013年原州区区内生态移民的主战场一年来,三营镇广大干部职工全力以赴,做好移民区征地、移民安置点生活区和生产区建设、搬迁户摸底、移民户搬迁等移民搬迁全面工作,同时对整村搬迁的唐湾、海淌、西台等村房屋实施拆除,并进行生态恢复;建成安和、广和村生态移民安置点2个,共安置移民863户3452人,县外搬迁安置劳务移民6户26人,占原州区生态移民近一半的任务。金轮村党支部书记黄金鹏,是个大学生村官,他带着我们观看了金轮村移民的蔬菜大棚,询问了几家,都说一栋温棚年收入在一万元左右,而且都是留守妇女经营,相对于三营农村人均六千多元的收入,应该是个不错的收入。但各地移民工作往往反响较大,看来只是个认识跟不上发展的问题。三营的移民工作成绩不俗,宁夏卫视、固原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先后进行过多次报道,中央、自治区、固原市和原州区各级领导多次到团结村、金轮村调研。
在我们采访中得知,区、镇党委、政府把教育作为民族社会发展的引擎来抓,加大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紧扣日常管理不放松,是三营镇教育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三营全镇只有3万多人,但镇区在校学生高达5500多人,三营中心小学在2013年原州区考试成绩名列第一,这在回族穆斯林比例高达80%的西部穆斯林地区是不多见的,确实是让人欣慰的事情。早在清末民国初年,针对当时回族穆斯林社会读书人太少的社会现象,许多回族穆斯林志士仁人就大声疾呼,“念书最能光扬教门”“回民受穷,皆由于此”主张中国穆斯林社会建设要靠发展经济和文化事业。即“专以谋普及教育之发达与教中人生机之稳固为宗旨”。三营经济、教育的发展正好印证了这点。教育和经济,永远是一对孪生姐妹,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要建立一个宗教和顺,民族团结的和谐社会,发展经济和普及教育是不可缺失的两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