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朵斯提:赛俩目!
在安拉的佑助之下,我们今天共聚在尊贵的阿拉法特。此时此刻,我们心情激动,感慨万千。我们应安拉的召唤而来,带着一颗虔诚敬畏、悔过自新的心而来。而我们的养主对敬畏者的许约是美好善良的结局,是来自安拉的喜悦和宽恕,得享永恒而美满的乐园。
“阿拉法特”的字面意义是“认识”。今天是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日子,也是我们忏悔和祈求最蒙安拉接受的日子。穆圣(愿主福安之)说:“朝觐就是阿拉法特。”充分说明阿拉法特日的重要性。我想和今天在场的所有哈吉分享四点感悟。
第一是我们要认识自己的“乃弗斯”。
“乃弗斯”指自身,也指人的欲望。人们往往被自己的欲望所俘虏,忘却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欲望怂恿着我们偏离安拉的正道,引诱我们超越安拉的法度。在阿拉法特,使我们想起我们的人祖阿丹,这里是他和妻子从乐园被逐后首次相会的地方,也是安拉准成他俩忏悔的地方。阿丹夫妇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多警示,人应当谨防贪念,因为贪念会导致人们失足。穆圣(愿主福安之)曾告诫我们说:“阿丹的子孙啊!你们不要贪念,正是由于贪念导致了人类的祖先从乐园之中被驱逐出来。”《古兰经》第2章第35节给我们描述了当时阿丹夫妇在乐园中的享受。真主说:“阿丹啊!你和你的妻子同住乐园吧!你们俩可以任意吃园里所有丰富的食物,你们俩不要临近这棵树。否则,就要变成不义的人。”我们想一想,安拉在大地上给了我们多少合法的给养,多少佳美的食物,被禁止享用的东西屈指可数,并且都是对人类有害的事物。可是,还有许多人禁不起诱惑,超越法度。从阿丹的典故中我们应当拿参悟啊!私欲是我们的敌人。
朵斯提们:当我们走出国门,远赴尊贵的圣地麦加来完成我们的功课,我们这些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素不相识的兄弟姐妹们,是什么让我们情同手足,是什么让我们不分彼此,又是什么让我们克服了方言与习惯的差异而相处的如此融洽。是我们共同的信仰啊!从光辉的麦地那到尊贵的麦加,从麦加驻地到米那帐篷,从米那到阿拉法特,一路走来,我们彼此克制,完全打破了往日的生活习惯,共聚一顶帐篷。这说明什么?这不正是我们对自己“乃弗斯”私欲克制的结果吗?安拉在《古兰经》中说:“至于害怕站在真主御前接受审问,克制自己的私欲者,他的归宿是乐园。”(79∶40-41节)我们身披戒衣,时时提醒自己不可言行伤人,不可争论辩驳。今天在阿拉法特日,是我们更加临近安拉,更好地剖析自我,向安拉交言诉机的日子。当我们回到自己的家乡,见到自己的亲人,能否也将这样克制自我的精神延伸到我们人生中,坚守我们终生啊!
第二是几百万人身披戒衣共驻阿拉法特的场景,不由得使我们联想到复生日成立时的场面。
真主在《古兰经》中说:“号角一声,他们就从坟墓出来,奔向他们的养主。”(36∶51)复生日的惊恐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米格达德传述:他说:我听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说:“复生日,太阳临近众生。他们之间只有一个米里的距离。”赛力曼·本·阿米尔说:指主发誓,我不知道一个米里指的是一个里程单位还是指点眼药的小棍?人们都按自己的工作的量而被淹在汗水中,他们中有人汗水淹过两踝骨,有人汗水淹过两膝盖,有人淹到腰间,有人像带铁嚼一样,汗水淹在两唇之间。安拉的使者边说边用手指着自己的口。安拉的清算,丝毫不爽。那一日,人人自顾不暇。血浓于水的亲情也互不相见,彼此逃避。《古兰经》详述了此场景,“当震耳欲聋的轰声来临的时候,在那日,各人将逃避自己的弟兄、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妻子儿女;在那日,各人将自顾不暇。”(80∶33-37)
兄弟姐妹们,大家想一想这是什么样的场景,我们最亲最近的人都在相互的逃避,甚至在安拉的审判场上会出现彼此申诉的场面。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于自己的父母、儿女、妻子牵肠挂肚、百般呵护。而复生日成立时,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夫妻之间,兄弟姊妹之间,由于彼此间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尽到,甚至变成了原告被告的关系。就像今日,我们光头赤足,只披两片戒衣,犹如我们死亡后的所穿“克凡”布一般,除过自己的善功能陪伴我们外,一切的功名利禄都与我们没有丝毫的关系。你身为国王也好,一介布衣也罢,或者你腰缠万贯,亦或一贫如洗,在安拉御前都一样接受公正的清算。在那日,安拉封闭人的口舌,手足将为每个人作证他生前的所作所为。安拉在尊贵的《古兰经》中说:“我必定要使死人复活,我必定要记录他们所作的善恶,和他们的事迹;我将一切事物,详明地记录在一册明白的范本中。”(36∶12)当我们结束人生的旅程,我们在大地上留下了什么样痕迹啊?是善的痕迹还是恶的痕迹,安拉都有记录,并会在毫无怀疑的集合日把一切景象向所有人展示。
兄弟姐妹们:复生日是真实的,也是必将发生的,我们生前所说过的话,所作的事情,我们好的“乜贴”,甚至我们心里的善恶念想都会受到清算。穆圣(愿主福安之)给圣门弟子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人步行在沙漠中,看见一望无际的沙丘,他感慨说:“主啊!假如这些沙子变为粮食,我一定把它们都施舍给穷人。”复生日他看到自己的善功回赐很多很多,他惊讶地问道,主啊!我并没有做这些事情啊!”安拉告诉他正是由于他善良的举意,今日得享如此的回赐。朵斯提们,我们不要忽视任何善功,包括对自己穆斯林兄弟的一个微笑,因为一切的善功都会得到安拉回赐。同时不要轻视任何恶事,因为一切的罪恶都要受到安拉的清算。安拉在《古兰经》中说:“行一个原子重的善事者,将见其善报;行一原子重的恶事者,将见其恶报。”(99∶7-8)所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我们今天身披戒衣在阿拉法特,要联想到安拉复活众人时的场景,督促我们为自己后世的旅途准备充足的盘费。
第三是我们的贵圣人曾在阿拉法特对众圣门弟子和信士发表了著名的辞朝演讲,其中最早提到了人人平等的人权理念。
穆圣(愿主福安之)说:“人们啊!安拉说:我从一男一女上创造了你们,并使你们发展成为宗教和国家,以便你们互相认识。确实在安拉看来,你们重最尊贵者是那些最敬畏安拉的人。在认主拜主方面,阿拉伯人不优越于非阿拉伯人;非阿拉伯人也不优越于阿拉伯人。全人类都是阿丹的后代,他是用泥土创造的。”缅怀穆圣,牢记穆圣的教诲。我们都是阿丹的子孙,都来自于泥土,终将归回于泥土。我们没有任何值得高傲和自满的理由。犹如今日,无论你具有什么样的身份地位,在尊贵的阿拉法特我们人人平等。除两片戒衣外,你即便拥有整个世界也不能多加任何针线缝制的一缕衣衫,充分体现了伊斯兰所倡导的人人平等的和谐理念。
但是作为安拉的仆人,我们不可忘记自己肩负着代治大地的使命。穆斯林是和平的代名词,是和平理念的践行者和传播者。身为穆斯林,我们务必明白敬主爱人是我们伊斯兰的核心理念,一个优秀的穆斯林绝不是一个独善其身的人。我们的拜功、斋戒、天课、包括朝觐都是为了培养我们的敬畏之心,提高我们的道德情操,更好地完成作为代治者应尽的义务和职责。穆圣(愿主福安之)给优秀的穆斯林下了定语:“穆斯林便是语言和行为都给别人带来安宁的人。”一个只注重自己的功修而伤害他人的人不能称其为真正的穆斯林。一个人向圣人询问,他的一个女邻居白天封斋,夜间礼拜,但是老是伤害邻里。穆圣(愿主福安之)回答道:她是属于火狱的居民。一个人的功修若不能上升到善待他人的层面,他的功修不会得到安拉的准成。《古兰经》中多处叮嘱我们,崇拜安拉,孝敬父母,优待远亲、近邻,怜恤孤儿,款待旅客,善待妻室,关爱弱者。这些都是一个优秀的穆斯林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第四是通过朝觐的旅程来完美我们的人生。
尤其在阿拉法特日,也被称为完美日,因为就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的今天,在这块地方,《古兰经》最后一节经文的降示。《古兰经》说:“今天,我已为你们成全你们的宗教,我已完成我所赐你们的恩典,我已选择伊斯兰作为你们的宗教。”(5∶3)安拉在阿拉法特日完美了我们的伊斯兰,完成了对世人的恩泽,把最喜悦的生活方式定格在了伊斯兰教。通过这节经文,我们哈吉们当感悟到,完美的人生来自伊斯兰。选择了伊斯兰,意味着选择了今后两世的幸福。
穆圣(愿主福安之)说:“伊斯兰建立在五件功课上,念、礼、课、斋、朝。”五件功课有彼此递进、循序渐进之功效。念是心灵的功课,礼是身体的功课,天课是财产的功课,斋戒是性灵的功课,而朝觐涵盖着所有的一切,身、心、性、命、财,一应俱全。所以说完成了五功就完美了人生。而朝觐是五功的顶峰,也是我们新的人生转折的开始。正如先知穆圣(愿主福安之)所说“完美的朝觐,可以洗刷一个人过去所有的罪过,回来时一身轻松,犹如新生的婴儿一般”。
最后,以一段圣训结束今天的演讲,穆圣(愿主抚安之)说:“你们在五件事情之前要利用好五件事情:一是死亡之前的生命,二是疾病之前的健康,三是繁忙之前的闲暇,四是衰老之前的青春,五是贫穷之前的富裕。”
各位哈吉们:今天我们站驻阿拉法特,这是我们朝觐功课中最重要的一项主命。就让我们从这一刻起,共同向安拉祈求,接受我们举意,准成我们的朝觐,饶恕我们的过错,恩赐我们新的人生,永远走在伊斯兰康庄大道上。我们的主啊!求你不要惩罚我们,如果我们遗忘或错误;我们的主啊!求你不要使我荷负重担,犹如你使前人荷负它一般;我们的主啊!求你不要使我们担负我们所不能胜任的。求你饶恕我们,求你赦宥我们,求你怜悯我们。你是我们的保佑者,求你援助我们,以对抗不信道的民众;我们的主啊!求你在引领我们之后不要再让我们的心偏离正道,你赏赐我们尽在你御前的恩泽,你确是博施的主;我们的主啊!我们向你求祈清廉、知足、敬畏;主啊!求你给我们有益的知识、宽广的给养、感恩的心灵;我们的养主!我们确已亏了我们自身,如果你不饶恕我们,不怜悯我们,我们必定成为亏折的人;我们的主啊!求你增加我们的信念,完善我们的品德,坚定我们的步伐;主啊!求你把今后两世的福利恩赐于我们,保佑我们免遭火狱的罪刑,让我们凭着你的恩泽同善良者一起进入乐园。主啊!求你接受我们的忏悔,你确是准承忏悔的主!求你接纳我们的功课吧!你确是强大的主,优胜的主!赞颂调养尊严的主超绝万物,祝福众使者安康,一切赞颂全归众世界的主!阿米乃!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凤凰寺阿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