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
人活在世上,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这是人之常情。最近在报上看到:有位百岁老人在谈到自己的长寿之道时,总结了四十八个字,那就是:“养身在动,养心在静,饮食有节,起居有时;物熟始食,水沸始饮,多食叶菜,少食肉类,头部宜冷,足部宜热,知足常乐,无求常安。”这就是百岁老人养生保健的秘诀。
这四十八个字,使人颇受启发。若是每个人都能按照百岁老人的养生之道去做,“养身在动,养心在静,知足常乐”,那么,人生不管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能逢凶化吉,化险为夷。现实的生活告诉我们:人生的岁月是漫长的,又是短暂的;平易的,又是艰巨的,我们谁都无法预测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将要发生什么。那么,我们究竟应当如何健康地度过人生年华?我认为,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就应该从广义上去正确理解健康的意义。健康不仅是指身体上的健康,更重要的还有精神上的健康、心灵上的健康。
真主说:“他曾创造了死生,以便他考验你们谁的作为是最优美的。他是万能的,是至赦的。”(67∶2)又说:“以时光盟誓,一切人确是在亏折之中,惟信道而且行善,并以真理相劝,以坚忍相勉的人则不然。”(103∶1-3)这就是伊斯兰教所阐述的人生与心灵健康的道理。真主的启示,表述得清清楚楚,生与死是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新陈代谢。人总是要死的,有死必有生,有生必有死。真主既让人有生有死,让人病魔缠身,又让人健康长寿,其目的是考验人类心智行为的好坏,考验人类的毅力和意志,哪些是最优秀的,最受喜的;哪些是卑劣的,是受憎恶的。真主在《古兰经》时光章中,非常肯定地警示世人,人类都是亏折的,只有信道而且行善者则不然。为何信道而且行善者与众不同呢?我们可以从现实生活中许多穆斯林与病魔抗争、爱的奉献、舍己救人等感人至深的故事中了解到,信道而且行善者在精神与心灵上会有一种坚强的信念,会把自己的一切托靠于真主,接受真主的考验与安排,把生死祸福置之度外。相反,也有人为了权力、金钱和地位,不顾集体、民族、国家利益和社会法制,损人利己,只顾贪图个人享受。这种人活在世上,永远被贪欲所折磨,灵魂和身体都不会健康。
身体的健康,是真主赐给人类的巨大恩惠,我们应该知感,应该珍惜,要像前面提到的那位百岁寿星那样,顺应生命的规律,饮食有节,动静有度,知足常乐,让生命之树常青。真主给我们健康,不是为了让我们安逸享受,虚度生命,而是为了让我们多行善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为国家、为民族、为家乡、为社会多造福祉。国家富强了,物质福利水平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就会得到提升,全社会的健康长寿目标也才能够普遍地实现。另外,我们要强调一点,就是在我们病痛的时候,失去健康的时候,应该正确对待真主在健康方面对我们的考验。真主说:“我必以些微的恐怖和饥馑,以及资产、生命、收获等的损失,试验你们,你当向坚忍的人报喜。”(2∶155)所以,我们要心甘情愿地接受定然,接受考验。先知穆罕默德曾说:“谁情愿接受前定,真主就喜欢谁;谁不情愿接受前定,那么真主也就不喜欢谁。”心理上接受了定然,生理上的病痛也将减轻。当然,我们还要积极地求医,借助科学的治疗,使自己早日康复。
精神与心灵的健康是,我们要有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的勇气。如穆圣为了传播真理,面对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不畏艰险,以自己的人格、品行以身作则,循循善诱,号召穆民应当喜爱穆民,爱人如爱己,这才是好性情、好禀赋。穆圣以自己和穆民的良好品行去感化人,他对人们说:“有一群人,既非先知,也非殉教者,将来在后世,先知和殉教者,全都羡慕他们,大家问道,他们是谁呢?穆圣说:这群人因为真主而爱大众,既不图夸奖,也不图金钱。在大众害怕的时候,他们不知害怕,在大众悲伤的时候,他们并不悲伤。有人问?从什么地方可以认识主所爱的人呢?穆圣说,那一群人,全是言语温和、性情柔顺、面貌慈祥、天性好施、不多抨击、涵养过人、喜爱群众的。”穆圣的此段教导,给我们在精神和心灵上如何做人、处世指明了方向。尤其是今天我们处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给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和心灵上增加了许多压力,下岗、转岗、动迁、升学、疾病、天灾人祸等所有这一切,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无法回避的。真主喜爱那些“既不图夸奖,也不图金钱,在大众害怕的时候,他们不知害怕,在大众悲伤的时候,他们并不悲伤”的人,特别是“言语温和、性情柔顺、面貌慈祥、天性好施、不多抨击、涵养过人、喜爱群众”者。穆圣提出的这些良言和人类的品德标准,对我们来说,就是解决我们现实困难和问题、提升我们健康的精神和心灵、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良药。作为穆斯林,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应该在社会文明和进步中起表率作用,以自己为教负责、任劳任怨工作的实际行动来实现“两世吉庆”的人生价值,做一个身心健康的穆斯林。
(选自《中国穆斯林》2004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