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生活广角 >

朝觐,一次心灵的洗礼

【字体大小】 [] [] []2017-12-15 15:35 文章来源:中国伊协编辑部 作者:韩雪莉

 朝觐,是每个穆斯林一生的夙愿。七月酷暑,满怀虔诚与敬畏,我也有幸登上了西行的航班,在那一片圣土,全世界穆斯林向往的圣地,度过了两个月的难忘时光。麦加和麦地那,两大圣地带给我的心灵震撼,笨拙的笔头难以尽述,在此仅撷取几个片段以飨读者。

一、游转天房

第一次来到禁寺,已是深夜。但禁寺广场前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这座古老的清真寺,吉祥的天房,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全球数以万计的穆斯林,不分昼夜来这里朝拜,净化自己的心灵。

 

进入禁寺大门,当那座熟悉而又陌生的黑色房子出现在面前时,我仿佛做梦一般,不敢相信梦寐以求的场景竟然真切地呈现在了我的面前,霎那间内心有一股热流涌动。有诗人这样描述:拜谒天房,每次见到他,便渴望着游转,犹如见到心中的恋人。来到这里,见到那些神情专注的游转者,才对诗人之意有了切身体会。

男人、女人、老人、孩子……全世界穆斯林相聚在这个圣洁之地,诵念着相同的祈祷词,履行着相同的宗教功课。大家为了心中共同的愿望,不远千万里来到这里,真的就像是来赴一场甜蜜的约会。

虔诚地举意后,我也加入了游转的人流。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神情肃穆,心无旁骛,完全沉浸在与真主的心灵交流之中。第一圈、第二圈、第三圈……每一圈都有人不断挤进来,也有人不断转出去。这个巨大的人海,就在人们这样的进进出出中,一圈又一圈,围绕着天房缓慢流动,千百年来永不停歇。

当第七圈经过“也门角”时,随行的同伴示意我往里边走,我便跟在他后面,拼尽力气,一点点往里挤,几步之遥,却似乎经过了长途跋涉一般大汗淋漓。终于,触摸到了天房!那一刻,四周一下子安静了,我似乎听到了自己心跳的声音。

转完礼毕, 饮下一杯清凉甘甜的渗渗泉水,结束了天房游转。之后便是赛法和麦尔卧两山之间的奔走。当年让先知易卜拉欣之妻哈吉尔在绝望中唤起生机的地方,如今完全换了面貌,两座小山之间早已修建了走廊,地面铺着光滑的大理石,两山也嵌入廊顶之下。整个通道装着中央空调,当大汗淋漓地完成了七圈游转后,再来到这里,一下子凉意沁心。奔走的人们一趟又一趟,就如同当年为儿子找寻水源的伟大母亲一样。炎热的沙漠,无助的女人,幼小的孩子,难以想象那是怎样的考验。

古老的故事流传千年,坚强的信念生生不息。

走完最后一趟,再饮下一杯甘甜的“渗渗泉”水,仿佛由内而外又经受了一次圣洁的洗礼,内心无比宁静。无意中抬头,当空一轮明月高悬,与钟楼、天房一起映入眼帘,散发着耀人的光辉。

二、探访圣城

在麦加小住几日后,满怀着虔敬之心,我们一行人前往圣城麦地那,拜谒先知墓。

 

麦地那距离麦加四百多公里,途经之地大多荒无人烟。车子行进在路上,放眼窗外,除了莽莽黄沙,便是嶙峋乱石和荒山,无一例外,映入眼帘的全都是褐色。偶见稀稀落落的植物,也全都是褐色的。

麦地那原名为“叶斯里布”,公元622年穆圣率穆斯林从麦加迁徙到此,改名为“麦地那”,意为“光辉之城”。由于它在伊斯兰教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故曾以“和平之城”“胜利之城”“坚固的天堂”等几十个美名加以赞扬。这里不仅有举世闻名的先知寺,还有许多伊斯兰遗址,是每一位朝觐者要去探访的地方。

我们抵达麦地那时,已是万家灯火。驻地毗邻圣寺,从房间俯瞰,整个圣寺尽收眼底,高低错落的建筑在灯光的照耀下,璀璨、神秘,令人向往。

次日凌晨四点,被悠扬的邦克声唤醒,闭着眼睛静静聆听这天籁之音。那声音仿佛来自天际,确又近在耳旁,不断涤荡着我的心灵。拉开窗帘,夜色阑珊,依稀能看到应召的人们急匆匆涌向圣寺的身影。

圣寺是穆圣率众从麦加迁到麦地那后所建,因穆圣亲自为该寺奠基并参加修建而得名先知寺。建寺初期规模较小,构造简单,用石块铺地,用土坯砌成围墙,礼拜殿用椰枣树干和树枝盖成。穆圣在他人生的最后十几年里,经常担任该寺的伊玛目。后经历代王朝多次扩建,规模逐渐扩大。圣寺广场一尘不染,光可鉴人。地面铺设着各色大理石和花岗石,拼成具有伊斯兰风格的几何图形,衬托出先知寺的庄严、辉煌和古朴。

万众拜谒的圣陵,坐落在先知寺的东南隅。我和同伴随同参观的人群,来到女士专用入口,加入了前去拜谒的人潮。碰巧赶上圣陵开放的第一时段,人群像巨浪般向前奔涌,在人浪的裹挟下,我们随波逐流。等人流慢慢停下来时,一座绿色的穹顶映入眼帘。

那座绿顶底下,安葬着全世界穆斯林敬仰的先知。穆圣归真的时候,根据他的遗愿,他的弟子及眷属只是挪开了先知卧床,原地掘土挖坟,就地安葬,它的卧室便成为了陵墓。奔涌而来的人群,分散在周边,礼拜、诵经、做祈祷,向穆圣道“赛俩目”,表达着对穆圣的缅怀和敬仰。面向圣陵,我也一一转达了亲朋托付的赛俩目问候。

恋恋不舍地离开圣寺,追随穆圣和先贤的足迹,我们来到了库巴清真寺。该寺位于麦地那西南郊外约3公里处,因附近一水井名“库巴”而得名,是伊斯兰教历史上第一座以敬畏真主的名义而建的清真寺。初建时非常简陋,是个只有一圈围墙的露天礼拜点。时至今日,几经翻修后的古寺,外观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仍然保持着朴素美观的特色。

随后,一一参观了吴候德战场遗址、双朝向清真寺、壕沟战役遗址。似火的骄阳下,每一处遗迹,都诉说着复兴伊斯兰的沧桑历史。

傍晚时分,再次静静聆听圣寺的邦克声,看寺内广场上一群又一群人们的身影,拍摄自己目力所及的壮观场景,隔着千山万水与亲人们分享。不知不觉,远处的天空从蓝色变成了紫色,圣寺的灯火渐渐亮了起来,夜幕降临了。

太阳东升西落,一天何其短暂。追寻圣迹,思慕先贤,这一日刻骨铭心。

三、正朝来临

经过近一个月的准备,终于,一切就绪了,正朝来临了!下午五点钟,当我们的大巴车穿城而过的时候,感觉整个麦加城都躁动起来了,朝觐者们终于等来了这一天。一路上,大家不断大声诵念着应召词。车厢里,一声声“兰拜克”此起彼伏,让人真正感受到了正朝的气氛。

很快到了米那山谷。夕阳下,一排排整齐的帐篷,似白色的海洋,圣洁,壮观。米纳山谷正静静地等待着百万大部队的到来。

米那距离麦加十公里左右,是麦加与阿拉法特的一个间歇点。米那,意为“期望”,据说出于人祖阿丹被逐出天园流落此地后,期望重返天园的典故。朝觐者为了效法古代先知曾在此地间歇过的古圣遗风,就先到这个有圣迹的山谷住宿一夜。我们于前一天晚间抵达,所以要在这里停留一天两夜,度过正朝第一天,为第二天站驻阿拉法养精蓄锐。

在阿拉伯语中,“阿拉法特”含有“相认”之意。相传,人类始祖阿丹和哈娃因受魔鬼的教唆诱惑,违背了真主的禁令,偷食了禁果,被真主罚离天园后失散,后来在这里重逢,此山因而得名。阿拉法特平原上有座小山丘,就是有名的拉赫曼山。“拉赫曼”意即“仁慈”,所以这座山又叫仁慈之山。公元632年的一天,穆圣站在拉赫曼山上,向前来朝觐的10万穆斯林作了著名的“辞朝演说”,并传达了《古兰经》中的最后一次启示。也有人把这座小山叫“都哇山”(意为祈祷),因为穆圣在这里朝向天房,为穆斯林大众做了虔诚的祈祷。阿拉法日是正朝期间尊贵的一天,站驻阿拉法也是朝觐功课的主命之一。

穆圣曾说:“最好的祈祷,便是阿拉法特的祈祷;最好的拜功,就是在阿拉法那天的礼拜。”今天,数百万的朝觐者遵循穆圣的足迹来到这里,在高温的炙烤下,接受真主的考验。半月前参观朝觐仪式地时,我曾登临“拉赫曼山”俯瞰阿拉法平原,想象过这里的场景。而此时,眼前的景象依然让人动容。这是我生平见过的最为壮观的场面,百万身着白色戒衣的朝觐者,汇聚成无边无际的白色海洋。帐篷外,山头上,到处都是祈祷者的身影。大家朝向天房的方向伫立,做着虔诚的祈祷,用悔恨的泪水洗刷着心灵。在万头攒动之中,我似乎听到了穆圣掷地有声的声音:“确实,在真主看来,你们中最尊贵的是那些最敬畏真主的人。在认主拜主方面,阿拉伯人不优越于非阿拉伯人,非阿拉伯人也不优越于阿拉伯人;白人不优越于黑人,黑人也不优越于白人……”

先知虽去,余音犹存。千百年来,这里是最能体现人类平等的地方。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从世界的各个角落出发,带着美好的愿望和祈祷相聚在圣地,不论肤色种族,在同一地方受戒,在同一时间集合,完成着同样的功课。不分贫富,无论尊卑,白色的戒衣下,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正是缘于对真主的敬畏,才有伊卜拉欣父子的忠孝,以及一年一度的宰牲节。当年易卜拉欣父子凭借着真主的庇护,驱走了真正的恶魔。现如今,朝觐者来到“阿格白”射石场,莫不希望凭借这一功课,驱走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心魔,使自己更加完美。

正朝最后一项主命功课是游转天房。当天的禁寺内,环游的朝觐者比任何一次都多;挤在摩肩接踵的人潮中,终于结束了七趟奔走。礼拜的时候,几乎找不到立锥之地;至此,我的朝觐主命功课全部完成。这个艰苦的过程,没有一颗虔诚的心,很难全部完成;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的难以想象。

从麦加到米那山谷,从阿拉法特到穆兹代里法,再到禁寺,这个漫长的路程需要一步一步丈量。正因有了坚定的信仰支撑,朝觐者才能克服种种困难,一步一个脚印走完全程,完成朝觐功课。在这个盛大的集体活动中,众人一起祈祷,一起生活,人与人之间没有争吵,只有关爱。全世界穆斯林情同手足,共同祈愿和平,消弭一切恩怨。

朝觐,不仅是身体的旅行,更是精神的升华。

四、街头见闻

清晨,推开窗户俯瞰,楼下房东施舍早点的摊位前依然人来人往。一瓶水,一个面包,再加几颗枣,已经持续施舍了十余天。从禁寺晨礼回来的人们路过时,很自然的走过来取用。同事说房东每天都带领着自己的孩子和孙子们一起,亲力亲为,每递过一瓶水,都会诵念太斯米,他们的真诚让人感动。半月前房东的弟弟归真了,他在以这种方式为自己的亲人求恕。再往远处看,这样的场景很多,或晚上,或清晨。 

刚到麦加时,在去往天房的路上,经常会看到手拎大袋子的人,给过往的行人递矿泉水,偶尔还能遇到送酸奶或者饮料的。起初很纳闷,但慢慢发现这样的事情在这个地方很普遍,他们都是举意出散乜贴的人,在天房周边更多。一个小小的善举,对于满头大汗口干舌燥的赶路人来说,犹如雪中送炭。

“行一个小蚂蚁重的善事者,将见其善报;作一个小蚂蚁重的恶事者,将见其恶报。”(99:8)《古兰经》如是教导我们。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一缕馨香,较之于那些为亡人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者更符合伊斯兰教的主张。

晚上,有同仁相约去果汁店喝果汁,对于沙特纯正味浓的果汁早有耳闻,垂涎已久,便欣然前往。果汁店的门面很有特色,偌大的橱窗里面悬挂着新鲜的水果搭成的几何模型,远远望去,色彩艳丽,很是招人。一脚迈进去,香味扑鼻而来。

进到店里,几位男同事带着我和同伴绕过大厅,一边往里走,一边开玩笑说,今天沾了女士的光,终于可以进到里面的家庭区了。原来在沙特,无论餐厅还是商场,只要有女人的地方都设有家庭区。据说有些大商场和超市甚至每周有2到3天是family day(家庭日),只供家庭采购,单身男性或者群体是不允许进入的。甚至于排队付款的时候,也是男女分列两队,泾渭分明。

来沙特之前,曾一度对这里的女性地位有着不同的看法。但经过这段时间的慢慢接触,看法有了些许改变。譬如这家庭区的设置,或许有人认为这是对女性的歧视,但换个角度,不妨理解为这是出于对女性的尊重。在这个区域,女性可以安心与家人一起享受美味,而不用担心外界的干扰。譬如在热闹的商场,遇到一袭黑袍远远走来,起初会让你觉得压抑。但当她们从你身边经过时,你会发现,面纱之下,裙裾之间,随着轻快的步伐,不时闪现着纤细精致的闪钻高跟鞋,色彩缤纷的脚趾甲,黄金灿灿的脚链首饰,裹在浓烈的香气里从你身边叮当拂过。原来,她们的生活也不乏色彩。

世界上,总有一半的人不懂得另一半人的生活。就像这浓稠醇香的果汁,你只有慢慢品味,才能咂摸出个中滋味。

五、 辞别圣地

两个月的时光匆匆而过,临别之际,再次来到了禁寺。魏然矗立的天房,依然被朝拜者围得水泄不通。辞朝环游的时候,几分留恋,几分不舍。我在心里默默祈祷,如果真主意欲,在我的有生之年,盼望着再赴一次甜蜜之约。

离开麦加时,远远望见那两根交叉的石柱,恰好形成一个悬在半空的置经架,高高托举着一本打开的古兰经,仿佛指路明灯一般映入眼帘。这便是出入麦加城的大门,圣地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迎送着每一位来到此地的客人。

(作者系《中国穆斯林》编辑部编辑、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副教授)

光辉历程60周年——纪念中国伊斯兰协会成立60周年
更多>>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