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协会杂志 > 生活广角 >

志愿者的风采

【字体大小】 [] [] []2020-04-13 10:54 文章来源:湖北省伊协 作者:陈晓敏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硬核的人民战争,医院和社区是这场战役中的两大主战场。医院肩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社区防控则关系着基层百姓的健康与安全。在这特殊的日子里,社区工作压力大,感染风险高,但仍有众多志愿者迎难而上,献力抗疫,他们不惧辛劳、不求回报,传递着温暖,凝聚了力量,他们留下了不胜枚举的感人事迹,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最美逆行者”的风采。在这些志愿者中,有各级伊协的负责人,有清真寺的阿訇,有普通的回族乡老,还有视湖北为第二故乡的流动少数民族群众……面对疫情,他们挺身而出,用平凡朴实的志愿奉献汇成了强大的人民力量,他们如同黑夜中的星星之火,点亮了抗疫取胜的希望之光。

武汉市伊协:牛肉配送暖人心

“武汉志愿者动起来,打赢防疫攻坚战。”1月23日上午,武汉在全市范围内发出志愿者招募令,意欲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通告发出后,不到10小时报名数量就超万人;翌日,全市在社区服务的志愿者人数已逾五万,其中也包含了很多少数民族志愿团队。

武汉封城后,团购成了解决社区居民生活物资问题的主要渠道。为了给有着特殊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同胞提供生活上的便利,武汉市伊协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作为,主动担负起团购牛肉、送货上门的艰巨任务,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传递给了少数民族群众。

团购牛肉的需求量日益增多,2月28日,武汉市伊协发出志愿者招募令,得到了穆斯林同胞的积极响应。“我在社区报名参加了社区志愿者,可以报名吗?”“我家就在武汉火车站边上,随时都可以顶上去。”“我是年轻人,有需要随时联系我。”“下午我可以,听从安排。”一个个电话、一条条微信好友申请,让驻会阿訇买亚楠的手机响个不停,很快,团购牛肉志愿服务微信群中的人数就超过了40人。各坊清真寺的阿訇、寺管会成员也纷纷报名,成为了团购服务的主力军。“平时社区对我们照顾有加,现在轮到我们出力了,我们必须上!”民权路清真寺的阿訇陈志超这样说道。年近古稀的江岸清真寺白玉良乡老也主动联系市伊协,要求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在武汉市伊协的指导下,首次团购服务有序展开。分区组团、收集订单、收费统账、分割包装、安排车辆、组队配送、送肉上门,一切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2月28日,全市各坊清真寺组建了江岸-青山、江汉-硚口、汉阳-沌口、洪山-东湖高新和武昌五个团购群,设置了牛腩、腿肉、腱子三个品种的牛肉供市民选购。第一批次共接单746户,8300公斤牛肉按照每份10斤分割、包装。2月29日配送队伍踏上了武汉三镇的配送征程。12名配送人员兵分五路,负责5个片区的分送,每天连续工作12个小时才能将一天的牛肉送完,持续奋战5天才能完成一次团购配送任务。3月5日,武汉市伊协启动了第二次补团配送牛肉任务,仅用3日便圆满完成了334户3085公斤牛肉的配送工作。为了保障疫情期间少数民族群众的日常饮食需求,自3月14日起,武汉市伊协利用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实现了团购牛肉活动的常态化。3月15日市伊协组织了第三次团购活动,解决了558户居民2790公斤的牛肉需求。团购活动将一直持续到疫情结束。

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衷心感谢,很多人在接到牛肉时激动得热泪盈眶:“从春节到现在,我们家已经快三个月没怎么吃过肉了。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感谢武汉市民宗委、市伊协和各坊清真寺的牵挂,谢谢你们为我们送来了这么好的平价肉……”

疫情来袭,武汉市伊协的志愿者们不怕吃苦,不惧风险,不计得失,积极投身一线,共为群众解决了25770斤的牛肉需求。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他们在战疫大考中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沙市清真寺志愿者:有困难就找我们

新冠疫情发生后,荆州沙市清真寺积极响应抗疫号召,捐款捐物,慰问一线工作者。截至今日,共计组织捐款22150元,捐赠牛排800斤、牛杂500斤,购买酸奶20箱、牛奶20箱、水果20箱、方便面10箱,以自己的方式为抗疫贡献着力量。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全面展开,清真寺副主任徐云芳抛开家务,投身到荆州市红十字会的志愿服务中来。她常在夜间帮忙卸货,搬运消毒水、口罩等医用物资。人手不够,她便组织沙市回族群众成立了“沙市清真寺志愿服务队”,为所在的迎喜门社区提供抗疫防控志愿服务。“这次国家有难,我们能做一点是一点,哪里有需要,随时都能上。”徐云芳这样说道。他们还主动向社区孙书记请战,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最前沿的阵地上去。这支志愿服务队自备个人防护用品,坚守在防控一线。卡口值勤、测量体温、巡查巡逻、心理疏导,他们用满腔的热忱、淳朴的爱心,助力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有群众在小区内聚集、扎堆,他们便耐心地进行劝导;宅在家中的居民急需生活物资,他们便尽力配送。

疫情防控期间,全城封锁,人们闭门在家,生活上、心理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徐云芳说:“有问题很正常,社区工作人员实在太辛苦了,能帮忙解决的我就帮上一把,这是我们志愿者应该做的。”

在带领工作人员按要求进行消毒时,有居民抱怨“为什么不给我们家门口消毒”,徐云芳一一解释;某处住宅大院内有废弃油桶堆积,徐云芳担心有安全隐患,及时向社区反映并和志愿者进行了妥善处理。片区内有一对汉族父子,父亲90多岁,儿子70多岁,生活物资紧缺,打“市长热线”求助,徐云芳带领志愿者买了米、面、牛奶等物资送至他们家中,并安慰他们:“政府不会不管你们的,只是一时半会儿没顾上,我们就是来帮助你们解决问题的。”一位77岁的汉族独居老人,宅家时间久了,情绪很不稳定,在楼下大发脾气抱怨。徐云芳和团队的志愿者们为他送去了鱼、蔬菜等食物,耐心地开导他,并每日上门嘘寒问暖,用真诚打动了老人,使他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一对年轻的汉族夫妇租住在迎喜门辖区大庆路片区内,受疫情影响未能交上房租,被房主要求搬到别处去。徐云芳得知后,带着3名志愿者赶到现场。一开始双方情绪都很激动,一方坚持必须立即交房租,一方说现在没有那么多钱,疫情结束马上交。双方僵持不下,志愿者们多次协调都未成功。徐云芳考虑到租户的实际困难,便在私下里与租户加了微信,借给了他们一笔钱解决燃眉之急。纠纷成功化解了,租户大为感动,他们说:“我们素昧平生,你肯借钱给我们,我们感到特别温暖,钱我们会想办法的。”辖区内的一位青海籍穆斯林春节前来到沙市做牛羊肉生意,不成想开业没多久就因疫情歇了业,生活来源断了,连住宿都成了问题。他给市里有关部门打电话求助。徐云芳及时配合解放街道、迎喜门社区领导上门协调,并组织志愿者送去了米、油、青菜等食品和炒里脊、烧瓦沟、炖牛排3种清真牛肉以及各类生活物资,帮他树立起了渡过难关的信心和决心。

清真寺回民志愿者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得到了解放街办及迎喜门社区领导的一致好评。徐云芳说:“中华民族一家亲!大疫当前,我们回族同胞心系荆州防疫工作,能为社区分忧也是我们的光荣使命呀!” 徐云芳率领的志愿服务队不但在服务社区中表现突出,还为解决沙市回族群众的饮食问题立下了大功。

封城期间,管控严格,徐云芳与有关部门一一联系,很快解决了清真牛肉的供货问题。他们及时建立起微信群,统计居民需求,再到屠宰场中按需分装,最后送货上门。沙市回族群众住得很分散,遍布全区各地,为了尽快把牛肉送达,徐云芳带着清真寺的另外两名志愿者,不顾白天在社区值勤的劳累,连夜送货。即便有人住在疫情较重的小区里,他们也从未退缩。回族群众非常感动,发来了一条条问候短信:“徐主任,你们还在送货的行程中吗?太晚了,又下着雨,辛苦了一整天,我确实有点不好意思。”“我收到了,感谢寺管会的几位教亲深夜为沙市回族人送温暖,不胜感激之情难以言表,祝他们平安吉祥!”这样的志愿活动进行了9次,满足了400多户回族群众的牛羊肉需求。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沙市清真寺志愿者团队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勤勤恳恳,甘于奉献,既温暖了人心,又稳定了人心。

十堰市伊协马兵:不是党员我也要上

马兵是十堰市伊协秘书长。疫情发生后,他积极协助会长建立了十堰市伊协微信群,发动少数民族群众为抗击疫情捐款。他认真统计,及时在群中公布捐赠者姓名及捐款数额,在他的努力下,十堰市伊协两天内就募捐了2.6万元。

看到疫情爆发后很多人都陷入了焦虑、恐慌之中,马兵决定到社区去做志愿者。他通过短信向茅箭区武当街道办书记郑嘉祎提出申请,他在短信中这样写道:“我强烈申请成为志愿者,听从社区安排和指挥。我不是党员,可我是一个公民,我可以按党员的标准要求我自己,我可以全力以赴为社区做些什么的。”

2月20日,马兵正式获准参与到社区的志愿服务工作中。按照社区的安排,志愿者的任务主要有两项:一是对所负责的楼栋和单元进行全面的入户体温排查和人员登记调查;二是通过心理疏导降低居民的恐慌情绪。马兵得知这个小区已有感染者和密切接触人员,且因此封闭了两个单元楼。他主动请缨到风险较大的封闭楼栋工作。每个单元有30层楼,70多户,200多人。马兵每天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全副武装地挨家挨户进行排查,查完一栋楼需要两个多小时,一趟下来浑身酸痛,回到家中还要立即整理上报楼栋内所有人的体温数据,十分辛苦。刚开始有些居民不太配合,马兵还要一遍遍给他们讲解防疫政策,进行情绪疏导。后来,他凭借热情的工作态度、细致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大家的信任、理解与支持,很多居民发来微信表示感谢,也有居民在门口贴上了手写的“您们辛苦了,我们支持你们”等慰问话语,这些都让马兵感到心头暖暖的。

在最初的几天,马兵也有过恐惧和担忧。感染人数和密切接触者人数都在增加,考虑到家人的安全,他一度想打退堂鼓。回家后他听见儿子很自豪地告诉老师和同学们:“我爸在做志愿者,他是我的榜样,长大后我也要和爸爸一样去做志愿者。”听了这些话,他暗下决心,为儿子做好榜样。在志愿者紧缺的时候,他上午入户测量体温,下午在封闭楼栋值班,为居民排忧解难、运送生活物资,每次要值班六个小时。他负责的楼栋中有很多独居老人,马兵常向他们询问有何需求、有无困难,帮他们买药、送菜,给他们的子女传递信息。直至今日,他仍坚守在志愿者的岗位上,他说:“在复工复产之前,志愿者我会全力以赴做下去。”

马兵深有感触地说:“疫情发生后,很多志愿者、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不畏艰险,投入到抗疫的潮流中,他们不分昼夜奋战在一线,每个人都在践行着公民的责任与担当。我深切感受到了国家制度的优越性,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没有什么是我们不能战胜的。在大疫面前,各民族同胞都慷慨解囊,支援一线,大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胜利终将属于这个时代的人民。”

潜江市志愿者:同心战疫守家园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潜江市四坊清真寺中的志愿者们积极参战。各族同胞手牵手,心连心,团结一致,齐心抗疫,用实际行动构建起民族团结齐抗疫的大爱之墙。

龚飞,一位居住在潜江市熊口镇的回族汉子,熊口清真寺寺管会副主任。新冠疫情爆发前,他在镇上经营着一家门店;疫情爆发后,他主动关停门店,居家闭门不出。在得知其所在的居住地一线防疫人员不足时,他主动报名参加了防疫志愿服务工作。他说:“当前疫情形势严峻,在做好自我保护的同时,也想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成为正式的防疫志愿者之后,龚飞一直坚守一线,兢兢业业。走村窜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帮助居民采购、运输日用品,保障居民的生活需求;在道路卡口蹲点执勤,劝导想要进出的车辆和人员……他每天从早上七点半忙到晚上八点多,经常来不及吃饭,只能在执勤点用面包饼干草草解决。他任劳任怨、认真负责,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志愿者精神。龚飞说:“疫情当前,我只是广大志愿者中渺小的一位,我所做的事情微不足道,我的身边还有很多为抗疫默默奉献的英雄。各族同胞应携起手来,一起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白林玉,潜江市园林清真寺的乡老,自疫情蔓延以来,她时刻想为防疫多做些贡献。疫情爆发之初,医用口罩非常紧张,她心急如焚,四处打听哪里可以买到口罩。她的侄子在美国留学,她通过侄子在留学生群中发布采购信息,买到了三万只N95口罩。经过多方协调,口罩顺利运回国内,她第一时间将口罩捐给了潜江市中心医院。院领导深情地说:“您真是雪中送炭啊!多一只口罩,医护人员就多了一份安全,我代表全体医护人员向您表示感谢!”为支持抗疫,她与几个志愿者组成了一个团队,她们负责筹款,她侄子与其他留美学生负责在国外采购防疫物资运回国内。她们团队先后三次向武汉中心医院捐赠紧缺物资,当被问及所捐物品的数量、时间时,她回答说:“捐的东西太多了,已经记不清楚到底捐了哪些物品、什么时候捐的了。”市伊协组织捐款活动时,她又捐了600元。2月22日,当得知报社记者为了报道疫情日夜加班、天天吃盒饭时,她当即决定要帮助他们改善伙食。她和家人亲自上阵,做好饭菜送到报社,让报社的工作人员们吃上了一顿热乎乎的回族特色佳肴。

白林玉作为奶奶,家中事务很是繁忙,但她依然主动向社区申请做防疫志愿者。社区见她表现突出,任命她为横堤路段防控小组长。在横堤路上,每日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所管的横堤路段是老居民区,各户独居,有21户、102人。每户家中的人数、动向,每个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等基本情况都需摸清,还要每日两次入户测量体温。有几家是楼房,年迈的她爬上爬下也从无怨言,逐人测量,逐人登记,上报社区。后来她建立了微信群,为每户都送去了体温计,居民在群里打卡报体温,她再统计报社区。为了避免有人乱报体温,她在群中反复宣传测量体温的重要性,有时还上门抽测体温。100多人,每日200多条体温数据,登记后上报社区,对于一位不会使用电脑的老人来说工作量是相当大的。这还只是她工作的一部分,她还要协助社区给居民办理通行证,监督每户每三日只能有一个人外出购买生活必需品,她每次都会叮嘱外出者要按时返回,不要乱跑。这些工作完成后,她还要在横堤路段防控值守,为进出者测量体温,劝返无出入证的民众。她日复一日地这样忙碌着,大家都称赞她与共产党员一样优秀、勇敢、不辞辛劳,她却谦虚地说:“医生在一线用生命保护我们,我只是做了自己能做的,应该做的。”凡人善举,大爱无疆,大美无痕。

宜昌市刘建斌:志愿抗疫全家上

刘建斌是宜昌市京剧团行政副团长、宜昌市城区清真寺寺管会副主任。一如往年,他所在的单位参加了2020年宜昌春晚的排练演出,1月20日晚间彩排时,大家都发现了一丝微妙的变化——广电中心演播大厅的门口多了几名手握额温枪的医务工作者,他们一丝不苟地为每位入场人员测量体温。彩排过程中他们接到通知,演出照常举行,取消观众参加。经询问,他方才知晓武汉那边出现了病毒。事态在发展,节奏忽而变得紧凑起来,22日文旅局发出通知,通报了新冠病毒等事宜,要求取消春节期间的一切聚集性活动;23日要求统计包括退休老同志在内的全团演职员工的位置、身体状况信息并上报;宜昌封城后又接到通知必须每日上报全团所有人员的相关信息。刘建斌离单位最近,便主动承担起了单位的值守任务,除每天了解、上报全团人员的信息外,他还积极配合社区处理各项工作。

在与社区工作人员的接触中,刘建斌发现他们春节期间一直加班,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小区封闭管理后人手更是不足,工作人员超负荷运转,甚是疲惫。刘建斌主动请缨成为志愿者,以期替社区分忧。在担任志愿者期间,刘建斌从陶珠路调到了本社区最大的杂居小区致祥路小区值守。这是一个老旧小区,住着1000余人,以老人居多,没有物业,平日里从未经历过规范化管理。刘建斌等值守人员不断总结经验,在防控的同时也提供了人性化的服务。在全市实施全封闭管理的特殊阶段,很多老人的日常生活面临着诸多困难,没有粮食了、没有煤气了、需要买药了、要去看病了……为居民们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成了重中之重。有的老人对疫情认识不足,封闭50多天不让出门,难免会出现情绪问题,他们还肩负着宣传疫情形势、安抚老人情绪的责任。社区中的老人大多不会网购,刘建斌便协调北山超市的工作人员,将老人们所需的物品集中起来,帮他们一起下单购买。他常在小区线上采购群里提供信息,让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当前的形势和本小区的最新情况。居民采购的商品到达卡点时,刘建斌就组织他们有序取货,还为老人提供送菜上门的服务。他还在值守点备了一些常用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刘建斌身在小区值守点,仍心系着环城东路社区范围内的清真寺志愿者。宜昌伊斯兰教界很多穆斯林群众都想为抗疫做些贡献,为政府排忧解难。大家踊跃捐款捐物,刘建斌也积极参与,向西陵区环东社区捐赠了1000多元的物资。一些回族群众自发请缨为宜昌的回族同胞配送牛羊肉等清真食品,但对健康证、通行证的办理程序不甚清楚,刘建斌得知后主动帮其联系属地领导,按政策给他们办理好相关手续;遇到道路封管交通阻断的问题,他也积极与有关部门相协调,有效保障了疫情期间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需求。

刘建斌的女婿叫刘锦山,是上海市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办事处社区平安办的工作人员,春节期间来宜昌过年。作为一名街道工作者,他深知社区工作任务的繁重与艰辛,在得知社区一线管理人员人手严重不足后,他也迫切地想尽上自己的一份力。2月6日,按规定居家隔离期满的刘锦山第一时间给所在社区写了一份请愿书。当他把想当志愿者为国分忧的想法告诉家人时,得到了全家人的一致支持。刘建斌亲自将刘锦山的请愿书递交给解放路社区,社区在了解情况后同意了请求,并于当日安排刘锦山上岗。由于家里有两个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刘锦山和岳父错开了工作时间:刘建斌负责日班,刘锦山就负责夜班。在工作期间,刘锦山严格执行社区规定,检查出入通行证,做好身份登记,及时对无证人员、不佩戴口罩者、聚众逗留者进行劝阻,坚决守好小区的最后一道防线。每当深夜坚守在防疫阵地上时,刘锦山都会为自己的选择感到自豪,他的家人也为他的逆行感到骄傲。

刘建斌的爱人也是这次下沉社区的党员,主要负责配合网格员做好区域内的生活保障工作,重点帮助孤寡老人、困难家庭协调和采购药品及生活物资。女儿虽因要照顾幼子没有上一线,但她也抽空协助母亲为重点居民户进行线上采购。刘建斌一家人还参加了社区的临时党支部,每个人都发挥了旗帜的作用。在肆虐的疫情中,一家人手挽手、肩并肩,不惧风险、不畏艰难,坚定逆行50余日,宜昌市西陵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为他们颁发了志愿荣誉证书,对他们的逆行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谷城清真寺海阿訇:投身志愿展担当

他是一位住寺讲经的清真寺阿訇,他是一名县政协委员,他还是一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志愿者“战士”!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谷城清真寺按照规定停止了在寺内集中聚礼的活动和穆斯林婚丧嫁娶等一切宗教事务。关闭了礼拜大殿和清真寺大门,阿訇成了“安居清真寺的闲民”。然而,海卫锋阿訇却逆行而上,忙碌不止。特殊时期,寺管委的同志们不能去寺里上班,阿訇便成了常驻值守员。收拾庭院,修剪花木,每日一次对清真寺院内、大殿、水房、办公区等区域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喷洒消毒,海阿訇任劳任怨。

他积极联系管委会开展募捐活动,动员穆斯林群众通过微信为抗击新冠疫情献上一份力。发倡议,搞统计,每天向穆斯林通报募捐情况,海阿訇乐此不疲。湖北是疫情重灾区,组织穆斯林群众捐款捐物,本以为不会有太大收获,但没料到群众们都很踊跃,有的职工在单位捐过后还来清真寺捐。一天,海阿訇接到了一个回族群众的电话,询问如何捐款。海阿訇知道该人家庭条件很差,便劝他不要捐了,但那位回族群众却说:“阿訇,政府和清真寺给予了我们很多帮助,我也应该表示一下我的心意,虽然不多,但这样我才能心安。”说完他就转来了30元,这是他倾其所能的捐献。在海阿訇的动员和穆斯林群众的全力支持下,谷城清真寺共筹集了两批善款,第一批10600元通过谷城县慈善总会捐出,第二批2000多元用于购买物资慰问坚守在一线的环卫工人。

2月10日,海卫锋阿訇主动向其所在的城内街社区请战,希望成为一名志愿者。他与社区干部一同值守,为辖区内的群众免费发放蔬菜,帮助居民联系所需物资,宣传防控知识,走访流动穆斯林群众,每日忙个不停,至今仍未停歇。

给居民送菜是保障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工作任务。菜是城市周边的菜农免费捐赠的,菜农们用农用车把蔬菜拉进各个社区,社区领导与志愿者卸货、分装、发放。为了尽可能的缩短人与人的接触时间,志愿者们先按蔬菜品种搭配装袋,再将分装好的蔬菜包拉到居民家门口,用小喇叭喊大家分批领取。蔬菜包中装有萝卜、白菜、大葱、花菜、菠菜、芹菜等,种类多样。

一次,一位老奶奶看到海卫锋在发菜,颇为惊讶地说:“你是回民的头儿(她不知道回族对教职人员的称呼叫阿訇),你也给我们发菜来了?”。海阿訇说:“我们都是一家人,应该来。”老人家问一包菜多少钱,海阿訇回答说:“不要钱,这菜是菜农们免费送到社区的,社区领导知道大家没菜吃,免费分送给大家的。”老人家接过菜感慨道:“还是共产党领导的好人多!”多么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群众们的心声。

海阿訇在送菜时非常注重与群众的交流,时刻不忘将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给回汉群众。在下菜的过程中他总会和菜农拉拉家常,聊聊他们种菜的辛苦,但菜农们却说:“疫情关头,城内的邻居才辛苦,他们呆在家中,不能出门又买不到菜,我们送来的的蔬菜虽然解决不了大问题,但至少可以缓解一下燃眉之急。大家一起努努力,尽快恢复安宁,我们也好上街选购我们所需要的。”平实的话语尽显人间温情。

除了分菜送菜,海阿訇还要在卡点执勤。卡点执勤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接触的人多,风险较大。拉标语、贴提示,提醒大家不外出、勤洗手、戴口罩,做好室内通风;监督居民每日在家自测体温,及时上报;遇到确需外出的人员,要详细记录下其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年龄等基本信息及出行动态;外人不允许进入小区,居民购买的物资只被允许配送至卡点……在海阿訇等志愿者的坚守下,他们值守的小区没有出现过一例疑似病例,更没有出现过感染者,他们的工作赢得了小区居民的肯定。

海卫锋阿訇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政协委员、一位阿訇的作为与担当,诠释了在党的领导下,伊斯兰教界代表人士与国分忧、与民同战、勇于奉献的精神和爱国情怀。

时势造英雄,凡人出壮举。湖北全省9个伊斯兰教协会、22座清真寺的负责人、10多位阿訇、近100名回族乡老、以及视湖北为第二故乡的8个流动少数民族爱心送餐团体,都在大疫关头逆行而上,竭尽所能守护着人民的健康。他们守望相助,以爱之深情驱走黑暗;他们赤诚奉献,筑起了如钢铁一般坚不可摧的抗疫防线。

光辉历程60周年——纪念中国伊斯兰协会成立60周年
更多>>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