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宽容的普世价值
在人类所有的美德中,宽容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难以做到而且又不可或缺的美德,是社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宽容与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要素并行,属于人类的普世价值,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道德力量。当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宽容才会成为公认的普世价值。 由于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对不同的文化缺乏宽容、不能容纳与自己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不能与各种文化进行有益的交流使世界面临诸多的问题。如何制止仇恨,使不同民族、宗教和文化间加强理解、和谐共处,成为全球性的严重挑战。因此,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议下,联合国大会1993年决定将1995年定为“国际宽容年”。那年还形成了每年11月16日为“国际宽容日”的提案。足见宽容的普世价值。
二、人类为什么需要宽容?
真主造化的大千世界具有差异性,世界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的,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花朵。
个人差异:性别,个性,需求等; 民族差异:生存空间、地域、文化教育、经济条件、历史等; 宗教差异:教义、经典、教规、崇拜对象,历史文化,饮食禁忌。即使同一个民族饮食禁忌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个宗教内部也有不同的认识和流派。 文化差异:由于历史、地域、语言、服饰、饮食、习俗等差异人们在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也不尽相同。 所以人类需要宽容,需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容忍差异。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和平。
三、宽容的概念及原则和底线:
宽容的同义词,近义词:宽恕、宽厚、包容、原谅、饶恕,也包括尊重、理解,谅解等。 定义:“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但是宽容是有原则和底线的。宽容不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不可以逾越道德底线,如果没有底线的宽容就是纵容。对于贪赃枉法的腐败分子就不能宽容,要零容忍;对以强欺弱,以大压小,以多凌少等有违背社会公平、正义的行为绝不能宽容,要零容忍。对社会上缺德行为宽容就是伪宽容,姑息养奸;食品安全,环境等造成危害的行为要零容忍。 宗教领域,无论哪个宗教,如果有人以宗教的名义搞极端,搞恐怖,就不能宽容,因为这违背了宗教教义。 “被侵略者,已获得反抗的许可,因为他们是受压迫的。”若不是真主使一部分人抵抗一部分人,那么许多修道院、礼拜堂、犹太会堂和常有人在那里纪念真主之名的清真寺必定遭破坏了。”(22:39~40) 总之宽容不是没有原则。“宽容不是让步、俯就和迁就。”——联合国《宽容原则宣言》
四、西方文化的宽容理念
西方文化早期有宽容的思想但是并没有宽容这个词汇,犹太教的《旧约》没有对异族宽容的教导。基督教有打左脸给右脸的教导。 “宽容”一词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法语里,在英语里宗教宽容tolerare直到17世纪才出现,洛克1698年写的《论宗教宽容》,宽容最初所指的是宗教宽容,以化解宗教派别和宗教内部的矛盾与冲突。基督教经历了从罗马早起的压制迫害,到成为罗马国教,而反过来成为宗教不宽容的施虐者。基督教的文化霸权和不宽容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冲击,新教改革,尤其是近代启蒙运动以后,基督教被迫放弃了不宽容的立场,允许异教存在。从黑暗的中世纪,宗教裁判所杀害数百万宗教异己,数十万思想家和科学家遭到迫害,西方文明为实现宽容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五、中国儒家文化的宽容
儒家提倡“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庸也)。
所以中国文化早期有宽容的理念而没有宽容的字眼。胡适在《容忍与自由》一文中,把tolerare一词翻译为容忍,并认为,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在宗教自由史上,在思想自由史上,在政治自由史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容忍的态度是难得的、最稀有的态度,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
中国文化讲究和为贵,但是也有不宽容的案例。春秋战国时期,孟子:“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简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主张灭杨、墨,视杨朱、墨瞿的学说为异端。
中国历史上有过“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文化革命”等不宽容的历史教训。
改革开放后,宽容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美德,而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正是政府及社会的宽容美德之体现。
六、伊斯兰的宽容——真主和使者的宽容
真主的宽容: “真主的怜悯包容天地” ,比如,真主99个尊名中的“至仁至慈”就体现的是宽容。
使者的宽容:
1、对穆斯林大众宽容:“只因为从真主发出的仁慈,你当温和地对待他们;假如你是粗暴的、残酷的,那么,他们必定离你而散;故你当宽恕他们,当为他们向主求饶,你当与他们协商公事。”(《古兰经》3:159)
2、对奸诈者的宽容:“你常常发现他们的奸诈,故你当饶恕他们,原谅他们,真主确是喜爱行善者的。”(5:13)
3、对愚人宽容:“你应当以德报怨”(23:96)善恶是不一样的,你应当以最优美的品行求对付恶劣的品行”(41:34)
4、对敌人宽容:面对手持宝剑的敌人,举剑刺杀穆圣,穆圣却十分镇静地回答:“有真主保护我”,可是敌人手中的剑陡然落地,圣人拾起宝剑说:“如果现在我要杀你,又有谁来保护你呢?你归信吧,你作证:真主独一无二,我是真主的使者”,那人说:“你要杀就杀,我决不归信”。然而穆圣并没有伤害他,把宝剑还给他并说:“你走吧”。 和平解放麦加,大赦迫害了先知和穆斯林23年的麦加敌人。 《古兰经》说穆罕默德“你是具有伟大品格的人。”所以穆斯林过圣纪主要是学习穆圣的美德和宽容精神。
七、伊斯兰要求穆斯林应该具备的宽容
为人处世的宽容:“恶行应得同样的恶报,谁愿饶恕而且和解,真主必报酬谁,真主确是不喜欢不义者的。”(42:40)
对家庭子女宽容:“宽免是更近于敬畏的。”(2:237) “信道的人们啊,你们的妻儿子女,有一部分确是你们的敌人,故你们当谨防他们,如果你们饶恕他们,原谅他们,赦宥他们,(真主就赦宥你们),因为真主确是至赦的,至慈的。”(64:14)
对愚人宽容:当愚人以恶言伤害他们的时候,他们说:“祝你们平安!”(25:63)
对非穆斯林宽容:“但你们要饶恕他们,原谅他们,直到真主发布命令,真主对于万事确实全能的。”
在当代,对照伊斯兰的教导,现代穆斯林很多做的不够,与古兰经和圣训的教导相差甚远。
八、伊斯兰教法的宽容
教法的宽容: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五功:礼拜,因疾病、旅行或其它原因也可坐着、躺着甚至示意着礼拜。斋戒,因疾病、旅游或妇女月经、怀孕及哺乳等原因,也可以暂时不封。天课对富人是应尽的义务,对穷人则是应享的权利。朝觐,本身就以有能力为条件。饮食方面,在被迫的情况下,也另当别论,诚如《古兰经》所说:“他禁止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不是因为真主而宰的;凡被迫无奈,既非自愿,又不过分的人,(虽吃禁物)毫无罪过。因为真主的确是至赦的,是至慈的。”(古兰经2:173)足见伊斯兰教法是个宽容、易行、灵活而富有弹性的生活大法。
九、伊斯兰对不同民族的宽容
伊斯兰的民族观——平等同源:人类同出一源,都是阿丹的后代,是一个大家庭,至于种族、肤色、语言的不同则是为了相互认识和了解,绝对不能以此论贵贱,高贵的唯一标准就是敬畏,而不是民族或肤色。“众人啊!我确已从一男一女创造你们,我使你们成为许多民族和宗族,以便你们互相认识。在真主看来,你们中最高贵者,是你们中最敬畏者”(49:13)先知穆罕默德也说:“人类啊!你们的主宰是一个,你们的祖先是一个,你们都是阿丹的子孙,须知!阿拉伯人并不比外族人贵,外族人也不比阿拉伯人贵;红种人不比黑种人贵,黑种人也不比红种人贵,贵只凭敬畏。” 伊斯兰文化不仅承认民族差异,还认为这种差异是真主的意志。《古兰经》说:“我已为你们中每一个民族制定一种教律和法程。如果真主意欲,他必使你们变成一个民族。但他把你们分成许多民族,以便他考验你们能不能遵守他所赐予你们的教律和法程。故你们当争先为善。”(5:48)根据伊斯兰文化的理念,民族的不同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更是真主的意志,不同民族会有不同的教律和习惯,大家应该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相互尊敬,和谐相处。
十、伊斯兰对不同宗教的宽容
1、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信仰的自由是衡量一个宗教文明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尺码。“对于宗教,绝无强迫。”(2:256)“你们有你们的宗教,我有我的宗教。”(109:6)
2、严禁穆斯林侮辱其他宗教所崇拜的神灵,《古兰经》说:“你们不要辱骂他们舍真主而祈祷的(偶像),以免他们因过分和无知而辱骂真主。”(6:108)所以,虽然伊斯兰教的先知、经典、甚至饮食禁忌有时会遭到其他人的侮辱,但是穆斯林从来不侮辱其他宗教。惟其如此,宗教间才能和谐相处。
3、包容异质宗教,反对狭隘的宗教主义。《古兰经》:“信道者、犹太教徒、基督教徒、拜星教徒,凡信仰真主和末日,并且行善的,将来在真主那里必得享受自己的报酬,他们将来没有恐惧,也不忧愁。”(2:62)。
4、善待异教徒,甚至还给曾经迫害过穆斯林的多神教徒提供安全保护。《古兰经》说:“以物配主者当中如果有人求你保护,你应当保护他,直到他听到真主的言语,然后把他送到安全的地方。”(9:6) 世界各大宗教之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十一、伊斯兰对其他文明、科学的宽容
伊斯兰对不同文明的包容:在伊斯兰文化里,文明的不同、文化的差异,甚至语言的不同,不仅得到《古兰经》的肯定和认同,还称其为真主的迹象,从而这种异质就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古兰经》:“他的一种迹象是:天地的创造,以及你们的语言和肤色的差异,对于有学问的人,此中确有许多迹象。”(30:22)语言既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工具,也是一种文化符合。先知穆罕默德还鼓励穆斯林学习其他民族的语言和知识,他曾命令弟子载德学习希伯来语和古叙利亚语,他曾指出:“智慧是信士的遗失物,无论在哪里发现它,都最有资格获得它。”
伊斯兰教对科学的宽容:在一般人眼里,宗教与科学是不可调和的,所以哥白尼、伽利略等大批思想家和科学家遭到迫害。而伊斯兰教提倡宗教与科学璧合,不仅不反对科学,还大力提倡科学,《古兰经》里有数百段经文是谈论天文、地理、生物学、海洋学、山脉学、植物学的。所以,在伊斯兰历史上没有宗教裁判所,也没有如何科学家受到宗教迫害。伊斯兰历史上著名的百年翻译运动正是在《古兰经》对科学的倡导下进行的正是在这种包容精神鼓舞下,中世纪的穆斯林虚怀若谷的心情研究了古希腊哲学,古印度文化,古埃及文化,而创造了独步中古时期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十二、伊斯兰对待世俗的宽容
伊斯兰教对世俗的宽容:在一般人的观念里,宗教与世俗是矛盾的,今世与后世是对立的,有的完全出世,离群索居;伊斯兰今后两世兼顾,精神与物质并重,提倡“两世吉庆”的人生观,把握精神与物质,今世与后世之间的关系。《古兰经》启示说:“你应当借真主赏赐你的财富而营谋后世的住宅,你不要忘却你在今世的定分。”(28:77)有趣的是,根据电脑的统计,“今世”与“后世”的两个阿拉伯词汇在《古兰经》里各出现了115次!圣训:“当为今世某如永生,当为后世某如来日即亡。” 在世俗生活中,伊斯兰主张人们应该在真主的指引下,享受应该享受的东西,这种享受是有条件的,并应适可而止,过一种充实的、而又有节制的生活。先知穆罕默德在世时曾经说过“这个宗教简便易行,谁都会容易接受”。这就讲出了伊斯兰教的宽容精神以及对人性采取的务实态度,伊斯兰教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指导和安慰,而且给世俗生活以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