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净觉寺,初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是一座中式建筑形制的清真寺。
『继承和弘扬伊斯兰优良文化传统,进一步探索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是建设中国特色伊斯兰文化的必由之路。』
中国伊斯兰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伊斯兰教自唐代传入中国开始,面对中国实际情况,先贤学者们主动地、有选择地学习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来诠释阐明伊斯兰教教义教规,逐步呈现伊斯兰教的中国化。
虽然唐、宋、元几代没有著述传承下来,但清真寺的风格从唐代的广州光塔寺、泉州清净寺突出的阿拉伯风格,变化至元代朱仙镇清真寺等一大批元代的中阿结合风格,是无声的历史见证。明代以来兴起的本土化经堂教育和“以儒诠经”产生了带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汉文伊斯兰文献;同时,一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中国伊斯兰教的传统之中,便是这一新的文化形态——中国伊斯兰文化形成的重要标志。
由此可见,中国穆斯林先贤们准确地把握了伊斯兰教在中国发展的方向,为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及结合进行了历史探索,并最终奠定了使伊斯兰教思想汇入中华文化的基础。
同时, 自明代以来, 中央政府不时“ 敕建清真寺”,对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客观上起到了支持的作用。从明洪武年间敕建南京净觉寺,重新敕建陕西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到清同治年间建设了新疆伊犁拜图拉清真寺,这是伊斯兰教主动适应中国社会,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重要体现,表现了伊斯兰文化所具有的相当强的适应性与开放性,在发展过程中既能主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出中国化、民族化的成果——中国伊斯兰文化,又能坚持源自于伊斯兰教经训典籍的基本思想和理论,始终保持中国伊斯兰文化的特质。可以说,中国伊斯兰文化反映了两大文化体系相互交融、相互结合、相互适应而产生的思想成果,是中国穆斯林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具有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素养的先贤学者对两种文化思想精髓的比较、析取和创造性地结合。
另一方面,这也体现了中国社会对于不同民族、文化与宗教的尊重与包容。中国社会的和谐包容精神为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千余年来,伊斯兰文化在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受到中国文化的浸染和影响,形成了有着民族与区域特色的中国伊斯兰文化,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丰富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内涵,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成为世界伊斯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各民族穆斯林是创造、继承与发展中国伊斯兰文化的主体和载体,在多种形式的文化传承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中国气象的文化传统,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包容发展;形成了中国穆斯林爱国爱教、敬主爱人、和平中道、行善戒恶、两世吉庆、和睦仁爱、公正理性、宽容谦让、乐善好施、扶危济困、平等友爱、团结互助、崇尚知识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契合、相一致的优秀的道德伦理文化,为中国伊斯兰教服务社会主义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继承和弘扬伊斯兰优良文化传统,进一步探索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是建设中国特色伊斯兰文化的必由之路。
一是结合实际、把握重点。准确把握当前中国特色伊斯兰文化事业发展的重点,具体来讲,包括要重视中国特色伊斯兰文化典籍的整理出版,加强中国特色伊斯兰重点文物的保护建设,搞好中国特色伊斯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重视中国建筑特色清真寺的建设,塑造中国伊斯兰教的良好形象;加强中国特色伊斯兰新闻舆论和网络文化建设,办好《中国穆斯林》杂志、中国伊协网站和各地伊协的刊物和网站,坚持正确导向,发挥阵地作用,履行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维护伊斯兰教界和穆斯林群众的合法权益;重视提高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文化素养,培养和造就新一代中国伊斯兰文化人才,加强中国特色伊斯兰文化思想的学术研究,加强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中国特色伊斯兰文化建设。
二是深入调研、制定目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科学制订促进中国特色伊斯兰文化事业发展的规划目标;联系、支持和协助相关部门,对全国各地的中国特色伊斯兰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深入研究中国特色伊斯兰文化的历史理论和现实意义,建立展示中国特色伊斯兰文化的平台;建立整理、挖掘和弘扬中国特色伊斯兰文化积极性的相关机制,重视研究成果的吸收利用,将其精髓融合到宗教场所建设、历史文物保护等发展规划中去,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服务。
三是积极引导与新媒体相适应和发展。新媒体在促进社会发展中具有正能量的作用,展现中国特色伊斯兰文化,发布伊斯兰的正面信息,演绎中国穆斯林爱国爱教、团结进步、和谐包容的故事,在中国梦的感召下,努力使新媒体成为宣传中国特色伊斯兰文化的重要平台,塑造中国穆斯林新形象,提升穆斯林的整体文化涵养和人文素质,也让外界对中国特色伊斯兰文化有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四是加强和扩大伊斯兰文化交流。发挥中国穆斯林与世界穆斯林的友好往来,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是中国特色伊斯兰文化服务国家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为全面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服务的必然要求。通过文化交流与联系广交朋友,促进相互理解,消除误解、分歧与矛盾,加强我国与伊斯兰世界的互信与合作,反对极端主义,抵制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通过对外交往与交流,宣传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介绍中国伊斯兰教界及各民族穆斯林的真实情况。同时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防范宗教极端主义对我国伊斯兰教界和穆斯林的不良影响。
中国伊斯兰教界期望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积极开辟交流新渠道、拓展合作新领域,主动参与不同宗教、信仰和文明之间的对话,共同倡导宗教和谐理念,彰显伊斯兰教和平主张,一起反对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增进中外穆斯林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推动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之间的理解和团结。更加有力地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与建设,推动同世界各国特别是伊斯兰世界的人文交流,为促进民心相通与和平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为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网信办主任
本文刊《中国宗教》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