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
生命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终极目的又是什么?怎样才能获得今后两世的幸福?这些问题应该在我们每个人心里不断地、反复地、经常地被问起。穆斯林应该怎样看待这些问题呢?伊斯兰的信仰又给予我们怎样的指引呢?
伊斯兰是一个两世并重的宗教,它不仅拨开重重的迷误,还为世人指明了一条通往幸福的道路。正如真主在《古兰经》中教导我们,向他祈求说:“我们的主啊!求你在今世赏赐我们美好的(生活),在后世也赏赐我们美好的(生活),求你保护我们,免受火狱的刑罚。”(2:201)
伊斯兰积极乐观的两世观告诉我们,穆斯林不仅重视后世可以进入下临诸河的乐园,同时也非常重视今世的生活。穆斯林应该是美好幸福的追求者,更应是平安和谐的缔造者。
一、成为一个穆斯林很简单
伊斯兰是世界性的宗教,没有民族、地域、种族的区分,任何人只要当众诵念清真言,就被视为穆斯林。自穆圣宣教起,伊斯兰就是这样的包容,以至于穆圣宽容对待每一个人,甚至是面对那些曾经迫害过伊斯兰与穆斯林的人们。圣门弟子们也遵照穆圣的言行,以仁慈和善行传播和彰显伊斯兰,而不是以苛责和说教,更不会是以强迫与命令的方式。
当我们回顾历史,会发现早期的穆斯林先贤们在传播与践行伊斯兰的时候是那样的仁爱、包容,不仅包容他人的过失与不同,还会不断地、积极地与不同文化相融合。中国最早的四大古寺:泉州的麒麟寺、广州的狮子寺、扬州的仙鹤寺、杭州的凤凰寺。这些清真寺的名字不都是中国人所崇尚的瑞兽吗?把大殿的名字取名为“朝天殿”,早期的穆斯林用这样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中国人进入清真寺,了解伊斯兰教。
真主说:“召人信仰真主,力行善功,并且说:「我确是穆斯林」的人,在言辞方面,有谁比他更优美呢?”(41:33)
从文化的角度来讲,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崇拜造物主的信仰。古人称造物主为“上帝”和“天”,上帝——帝者缔也,就是创造者的意思,后被基督教在传入中国时引用。《诗经》曰:“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王孙贾询问孔子:“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孔子说:“非也,获罪于天,无可祷也。”
《春秋繁露》:“天为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
《诗经》:“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老天爷”等等。
《诗经》上共出现“天”118次,“上帝”43次。《尚书》出现“天”116次,“上帝”25次。
早期的中国穆斯林学者将卡尔白称作“天房”,将真主的命令称作“天命”,将宰卡特叫“天课”等等,使中国人很容易就能理解,而中国人对天的理解和穆斯林对真主的理解基本相同:他是造物主,是没有形象的,是最伟大的,是掌管一切的。圣训中记述,真主共派遣十二万四千多位圣人,也就是说真主在派遣最后一位使者穆罕默德之前,在世界上的每个地区、每个民族中都曾派遣过圣人,指引人们遵循正道。而全世界的人们普遍有对造物主的认识和信仰,进而证实了信仰传播的普遍性。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几段圣训,艾奈斯的传述,穆圣说:“谁口诵万物非主,唯有真主,其内心只要有大麦那般重的信德,将来他就能从火狱里脱险。谁口诵万物非主,唯有真主,其内心只要有一颗小麦那般重的信德,将来他就能从火狱里脱险。谁口诵万物非主,唯有真主,其内心只要有一粒尘星那般重的信德,将来他都能从火狱里脱险。”
信仰是有强有弱的,但即使是如尘埃般的信仰依然会得到真主的眷顾。通过这段圣训让很多人能够认识到真主的普慈与伊斯兰的伟大。
艾布赞力·安法力的传述,穆圣说:“哲布莱衣勒天仙来给我报告一个好消息,那就是:你的教民里,谁能做到不以物配主,谁死后必进乐园。我说:假设那个人过去是一个奸淫抢掠的强盗呢?他说:哪怕是奸夫强盗。我又说:假设那个人过去是一个奸淫掠抢的强盗呢?他说:哪怕是奸夫强盗。我又说:假设那个人过去是一个奸淫掠抢的强盗呢?他说:哪怕是奸夫强盗。”穆圣继续问到第四次,使艾布赞力都感觉有点窘迫了。”
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甚至会犯一些非常严重的错误。当秘密被揭开的时候,我们多么渴望可以有机会忏悔,并能够得到别人的包容与原谅啊!而伊斯兰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包容与赦宥,让每一个人都不会因为过失而走向绝望。因此,在任何时候都不要绝望于真主的慈悯。
颉伯利的儿子穆俄兹的传述:穆圣说:“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使者。没有一个人这样衷心诚恳地作证则己,只要有,真主必使他免受火刑。”穆俄兹说:“真主的使者呀!我把这个消息告诉给群众,让他们欢欣鼓舞可以吗?”穆圣说:“那样以来,大家就依赖而懒惰了。”穆俄兹临死的时候,怕受藏奸的刑罚,才把这段圣训传给别人。
成为一个穆斯林真的很简单,只要你认识到世界不是无缘无故、自然而产生的,世间的一切都必然要有一个创造者、掌管者、安排者,犹如我们知道任何一件器物都需要智慧和能力而产生一样,我们坚信造物主的存在,并且坚信他是独一的,这就是成为穆斯林的最基本的条件,也就是清真言的主要内容:“万物非主,唯有真主。”
二、进入乐园并不难
真主说:“信士和信女,谁行善谁得入乐园,他们不受丝毫的亏枉。”(4:124)
《古兰经》中共有154节经文提到行善,有50多节经文将信道与行善相提并论,可见信仰是要与行为相结合的。陈克礼阿訇形容伊斯兰教是半出世半入世的宗教,也就是精神与物质并重,用精神(信仰)支配物质(行为),反过来以各种善行(物质)陶冶信仰(精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不可侧重,更不可偏废。而教法将信仰的定义综合为三个方面,这是非常准确和全面的,即内心诚信,口舌招认,身体力行,缺一不可。
真主说:“善行必能消除恶行。”(11:114)这节经文太重要了!让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能积极地行善,即使是那些曾做过错事的人,也不必灰心,因为善行能够消除恶行。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各种境遇,有顺境,也有逆境;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富裕时,也会有窘困时;有吉有凶,有荣有辱。而伊斯兰可以让我们正确的看待自己所经历的这一切,无论是大喜亦或是大悲,都不会因此而迷失自我。穆圣说:“穆斯林遭受的任何一点磨难,真主都会借此而减轻他在火狱里的惩罚,哪怕是手指上扎了一根刺。”而磨难越多的人恰恰是品级越高的人,正如所有的先知都祈求真主将赐予安尤布圣人的磨难降给他们一样,越是真主所喜悦的人,其考验也越大。
非穆斯林怎样评价伊斯兰?他们不会是通过研读《古兰经》、圣训,或者伊斯兰学者的著作。绝大多数人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这个兴趣。他们对伊斯兰的了解及评判,起决定性因素的是我们穆斯林的言行。就算是有人故意想丑化伊斯兰,但只要我们的善行远远多于恶行,就一定会获得良好的评价。
真主说:“你当向信道而且行善的人报喜;他们将享有许多下临诸河的乐园。”(2:25)《古兰经》中反复强调信道且行善就能入乐园,作为穆斯林的我们应非常清楚善行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后世进入乐园的条件之一,更是今世获得幸福与平安的根本。
真主说:你们把自己的脸转向东方和西方,都不是正义。正义是信真主,信末日,信天神,信天经,信先知,并将所爱的财产施济亲戚、孤儿、贫民、旅客、乞丐和赎取奴隶,并谨守拜功,完纳天课,履行约言,忍受穷困、患难和战争。这等人,确是忠贞的;这等人,确是敬畏的。”(2:177)
有些穆斯林认为,信仰伊斯兰教就是礼拜、把斋。这种错误的理解把伟大的伊斯兰局限成简单的功修,因此而产生两种不正确的偏激思想:一种人觉得礼拜、把斋太麻烦,不适合他,也就不去遵行;一种人认为我只要礼拜、把斋了就可以进乐园了,也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信仰是要靠行为来体现的,没有善行也就是没有做有益于他人的事情。没有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的善行,他也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穆斯林。有正确信仰的穆斯林应该积极努力多行善举,使自己成为服从真主和使者命令的合格的穆斯林。
信仰真主然后做一个好人,就是一个穆斯林,就能在后世进入真主所许约的乐园。而伊斯兰教所指引的正道就是让人们好好做人,做一个有利于家庭,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的有价值的好人。这也正是真主派遣人们做大地的代理者的真正意义。祈求真主慈悯更多的人遵循伊斯兰正道,慈悯我们都能拥有今后两世的幸福,阿米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