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主在尊贵的《古兰经》中说:“你们应当信仰真主和使者,你们应当分舍他所委你们代管的财产,你们中信道而且施舍者,将受重大的报酬。”(57:7)
以上经文告诉我们:施舍、救济需要帮助的人是衡量穆斯林信仰是否完美的标准之一,也是后世是否能获得真主厚赏的凭据之一。扶危济困、乐善好施是伊斯兰教大力倡导的美德,也是穆斯林应该积极实践的善功。
重庆市,作为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在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尽显活力与生机。重庆市现有10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穆斯林,以回族为主的穆斯林群众有2万余人,分布于全市40个区县(自治县),加上流动的穆斯林共2万余人。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来渝学习、工作、经商、旅游、考察的穆斯林与日俱增。清真寺,作为穆斯林宗教精神生活的基本保障,也发挥着宣传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阵地职能,更是在公益慈善工作中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大力弘扬伊斯兰教乐善好施精神,重庆市伊斯兰教协会积极响应社会各界开展的社会公益慈善活动,传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传统美德,与全国各族同胞同舟共济,为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多年来,重庆市伊斯兰教协会带领重庆伊斯兰教教界从扶贫济困、救灾助残、支教义诊、养老助孤、捐资助学等深入方面开展公益慈善事业,从帮扶我市区(县)清真寺走出困境,走上经济自养道路,到常态化开展节假日送温暖活动;从抗灾赈灾到扶弱助残;从捐资助学到成为公益慈善项目的积极参与者,无处不在展现宗教团体的社会职能。自1984年重庆市伊斯兰教协会成立至今,重庆市伊斯兰教协会公益慈善事业累计支出300余万元。
正如穆圣所说:“一个优秀的穆斯林,得知邻居中有人半夜饥饿无食,自然会寝不安枕。”为真主而施舍,做扶危济困的善功不但不会使我们的财富减少,反而会增加,会有更多回报。重庆全市穆斯林居住分布呈现出较为分散的状态,因此,关爱孤寡老弱穆斯林群众已然成为了一个显著突出的社会问题。自2003年起,每年春节、古尔邦节等重大节庆时,市伊协、重庆清真寺坚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为全市主城区80岁以上年迈贫困的穆斯林群众送去慰问金,以及米油或是宰好鸡鸭、牛羊肉等生活物资。时至今日,重庆市伊斯兰教协会依旧沿袭此传统。同时,重庆市伊斯兰教协会还在制度建设方面狠下功夫,不仅建立了重要节庆慰问教职人员的常态化机制;自2002年起,还健全了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为清真寺教职人员、回民公墓管理人员以及市伊协聘用工作人员共30余人购买了社保、医保,既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还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市伊协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正是这些凝聚人心的举措,为重庆的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真主在尊贵的《古兰经》中说:“真主将你们中的信道者升级,并将你们中有学问的人们提升若干级。真主是彻知你们的行为的。”句中的“行为”就是“尔迈里”。可见凡是从事于有利于人类社会、民族、国家的一切活动行为都属“尔迈里”的范畴。因此,穆圣也曾说:“最贵的善功是让穆民高兴。无论是提供衣服,或是提供食物,或是解决困难。”(塔布拉尼辑录)可见,“尔迈里”实则是对真主的感恩,是对世人的仁爱,对他人的关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立国之本,是强国之基。与重庆清真寺一墙之隔的精一民族小学,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然学校与清真寺再无隶属关系,但是重庆清真寺作为精一民族小学的母体一直都对其呵护有加。精一民族小学由重庆清真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锐志革新、兴学救国”的浪潮推动下创办,前身为西寺公小学,办学宗旨:“方便回民子女入学、提高回民文化素质、造就人才、服务桑梓”。至今,重庆市伊斯兰教协会、重庆清真寺每逢六一儿童节、教师节等都对精一民族小学予以慰问。同时,自2010年起,重庆市伊斯兰教协会还积极投身由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发起的“青年才俊工程”,9年间累计捐款140余万元,跻身重庆宗教界公益慈善前列。
古人云: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当我们置身这个法治与德治齐驱并驾的新时代,“做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穆斯林”,既是对伊斯兰文化传承发扬的表现,更是与时俱进砥砺奋进的凸显。因此,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公益慈善委员会的成立是符合时代要求的里程碑。对于伊斯兰教界的我们,扶危济困、帮助他人、积极行善之举,既培养了我们穆斯林的虔诚敬畏之心、同情怜悯之心、宽仁理解之心,更完美我们“伊玛尼”追求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的升华。
各位朵斯提:善是春雨润物细无声,善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永远的精神追求和希望,今天我们脚下的慈善公益事业的大道,是我们从个体到群体手牵手、肩并肩走出来的。那么,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将和善的种子播散,迎着新时代奋进的曙光,不忘初心,让民族团结、宗教和顺成为我们两世吉庆的“尔迈里”。